\
這本書我想要推薦給:吃了兩個月以上抗憂鬱藥物卻沒有任何好轉的人。\
-\
如果你是這樣的人,那蠻有可能:\
1.出問題的不是你的大腦,而是你的人生。大腦只是你人生的照妖鏡。\
2.你的現在或過去,面臨了難以想像的壓力。憂鬱症是身體暫時用來面對世界的方式。\
3.這個世界「虧待」了你。你在
一個格格不入的地方生活,被迫信仰著一些奇怪的價值觀。\
—\
這本書不是告訴你吃藥沒有用,而是當你把一切的責任都推給大腦和藥物的時候,表面上好像獲得了掌控感(吃藥就會好了),但實際上你反而正在失去人生的掌控感。\
.\
當我知道這個論點的時候,我也是嚇得不要不要的,但隨著作者仔細推敲和爬梳各種文獻,就會發現他說的其實有幾分道理——將憂鬱症解釋為大腦疾病表面上看起來可以去掉污名化(這樣你就可以說自己生病,而不會被怪罪太懶惰了,可喜可賀),但真的是這樣嗎?愛滋病也被視為是一種疾病,但不是也被貼上負面的標籤嗎?人們並不會因為知道愛滋病是一種疾病就給罹患者有更多的同理,反而會責罵他們性行為混亂(儘管事實不一定是如此);過往人們也並不會因為知道憂鬱症是一種疾病,就給予更多的理解,依然會以為是因為你想太多或者是抗壓性太低。(我看到這段的時候也是當頭棒喝!)。\
.\
沒錯,憂鬱症的確和大腦裡面的化學物質變化有關,但不只是如此而已,但還牽涉到生理、社會、文化等等各種因素,這也是為什麼,有些人吃藥並不會好轉(如:難治型憂鬱症),但改變生活方式、離開文明的生活空間、甚至只是加入某些服務性團體,病情可能就獲得好轉。\
.\
看完之後,我對憂鬱症有一種新的理解:沒錯,憂鬱症並不是你「自己」造成的,但如果都推給大腦的血清素,同樣也是不負責任的。\
.\
沒錯,你真的已經很努力了,可是努力的這麼久卻依然沒有太多的改變,會讓你感到更加挫折、寂寞。跳脫這個迴圈的方法有些冒險,就是「和有意義的生活建立連結」。\
.\
以前有說過,什麼都不能做的時候記得呼吸就好了;但如果你還想要在呼吸外做一點什麼,或許可以嘗試:\
-去做志工\
-內觀(mindfulness)\
-找一個人傾訴你的苦(慎選對象)\
-接近大自然\
-畫畫或寫日記\
.\
而如果你覺得現在連動一根指頭都很無力,那麼就不要再為難自己了,能吃的時候吃一點,能睡的時候睡一些,就已經是萬幸。\
.\
你可以把憂鬱症當成是一種疾病,但也可以當成是一種「生活的警訊」,它提醒你用過往的生活方式走下去,可能會遇到一些問題,它在你的前面大力揮手,希望你先暫停下來,不要一直拼命想要走。\
.\
降低對自己的要求,才能夠活得久。\
.\
而如果你就是無法「降低自己的要求」,那麼就接受這個「無法降低對自己的要求」的自己吧(有點弔詭,懂的可以留個懂XD)。\
.\
畢竟,越是在生命的谷底,\
越是要慈悲地對待自己。\
——\
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821944\
#情緒樹洞 #懶惰 #憂鬱症\